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你最美 | 首医学子抗疫生活扫描 青春里有段时光最难忘

编者按


当前,北京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在前方,无数医护人员为我们冲锋陷阵、保驾护航;在首医,也有一些“最可爱的人”,用平凡的力量筑造“平安校园”。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将持续推出“战‘疫’你最美”系列首医人的抗疫故事,记录这些忙碌而温暖的身影,致敬这种平凡而伟大的付出,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员工齐心战“疫”的合力。本期,我们将走近那些无惧无畏,披上“战袍”,向“疫”而行的首医学子,共同聆听他们在战“疫”一线用智慧、汗水和奋斗谱写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与病毒争分夺秒

流调一刻不停歇


高昊然,基础医学院2021级四年制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生。3月23日——对他来说是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当看到来自朝阳团区委招募疾控流调志愿者的通知时,高昊然便立即报了名。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正式成为一名在疾控中心一线奋战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

“我刚抵达朝阳区疾控中心的时候,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立刻培训、马上上岗’。那时我还没料到,第一次上岗的紧张状态竟然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比起刚开始的茫然无措,如今的高昊然已经快速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流调队伍中坚力量,目前担任朝阳区团区委支援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流调组组长,承担起了全区的电话流调任务。

高昊然带领电话流调队伍,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与病毒赛跑,不分昼夜地开展流调工作及相关数据核对反馈。在每次的流调工作中,他总能快速安抚好群众情绪,在交流中快速抓住重点要点,迅速研判相关人员涉疫风险。“每次成功进行流调,获取到新的信息时,我就意识到,距离阶段性疫情防控歼灭战的胜利、社会面动态清零的防控目标,又接近了一步。”高昊然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伙伴和流调群众。

在高昊然的电脑屏幕边上有一个便利贴,上面写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不仅是医学生的一句誓言,更是广大医学生与医疗卫生工作者内心始终如一的信仰。“我是一名首医学子,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当以身作则,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昊然坚定地说。




“迷你大白”冲锋“疫”线


燕京医学院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的范思园同学家住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她是社区核酸采样队伍里的一枚“开心果”,每天都能为单调忙碌的核酸检测工作带来阵阵欢乐。

在乐天派的范思园眼中,几乎每次拿到防护服都是一次惊喜的“开盲盒”。对于身材娇小的她来说,无论穿上哪个尺码的防护服都显得无比庞大。站在那些身材高大的“大白”中间,更显出范思园的“特别”。超长的鞋套穿在脚上,一不小心就可能将自己绊倒,强烈的反差常惹人爆笑,她也因此喜提“迷你大白”的称号。

“‘大白’可真是不好当!”范思园感慨道。“那身防护服闷热不透气,大部分志愿者都选择了里面穿短袖。不成想5月8日突然降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雨水模糊了我的面罩,更模糊了我的视线。一会功夫,小雨又转成大雨,我们赶紧躲到大伞下继续工作。那时,手机屏幕有多清晰,‘大白’们就有多冷。”范思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不禁打了个寒战。“大家纷纷抽空做简单的活动活动筋骨以取暖。橡胶手套早已把我的手冻得梆梆硬,难以触碰屏幕进行良好操作。简单的扫码工作尚且如此,核酸采样的医生就更不容易了。他们冻僵的手还要确保稳稳取样、仔细存样。‘大白’们的工作不简单!”

范思园表示,“奋战在抗疫一线,坚定地守护着百姓健康,这是无数白衣战士做出的无悔选择。身为首医学子,今后还将化身公卫人,越是在疫情防控需要的地方,就越要冲在防疫一线!”




“选择成为医生,就是为了能帮助更多人”


2022年年初,齐思宇所住的亿朋苑小区突发疫情。身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级长学制临床医学的学生,在小区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他毅然站了出来。

面对疫情考验,齐思宇承担起了社区的一部分运输工作,每天要将大量生活物资和快递等物品,从小区门口挨家挨户地送到居民家中。“最忙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只能躺在小区的水泥平台上偶尔休息一会儿,但每当听到居民们收到物资后对我们表示的感谢,身上的疲惫就一扫而光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在疫情面前,大家不分你我,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忙碌了一个月,小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终于盼到了激动人心的解封时刻。“看到解封时大家灿烂的笑脸,瞬间觉得自己这一个月来的付出和坚守是值得的。”“我选择医学,选择成为医生,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从注重分数、追求成绩,到懂得尊重他人、用心对待他人,齐思宇在疫情的考验下逐渐成长。“这都是那些在疫情中坚守、奉献、忘我的‘大白’和‘小蓝’们教会我的,希望我能像他们一样,传承优秀品质,继续发光发热,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父子档”为居民排忧解难


5月初,北京疫情暴发,中医药学院2021级中药1班徐扬居住的房山区情况不容乐观。小区开始封控,只进不出,居民全部居家。生活必需品社区可以统一采购,但是许多居民家中的液化气罐用完却无法及时充气。

14日中午,物业楼下已经积攒了6个液化气罐。社区志愿者群问:“有人能去灌气吗?”徐扬跟爸爸一商量,决定报名。徐扬同爸爸一起将一瓶瓶液化气罐搬到电动三轮车上,前往液化气站。此时的房山分外安静,高架桥上偶有几辆小客车驶过,几声清脆的鸟鸣格外悦耳。“到了液化气站,进行电话核对信息、完成登记,就可以交换钢瓶了,整个过程十分顺畅,比我们预计的时间要快很多。回去的路上,蔚蓝的天空中,几朵云彩凝聚成了一个心形,仿佛在感谢所有参加抗疫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希望疫情早日消退,北京加油!房山加油!”徐扬说。




抗疫“生力军”

展现别样青春姿态


2022年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打乱了潘朝路原本平静的生活。在家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2021级全科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入党积极分子,潘朝路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积极参与抗疫工作。

为保障每天上午10点前完成核酸采样工作,潘朝路清晨5点便早早起床,化身“大白”,对居家隔离及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入户核酸检测和信息登记。她表示,“有卧床的老人对我们表示感谢,也有懵懂的幼童主动张口配合检测。他们的热情,让我真切感受到‘抗击疫情,人人有责’。”

“在这次深入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我为自己能利用所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守护基层群众生命健康而自豪,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作为一名青年医生的使命与担当。”潘朝路感言。


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

每个首医人都以自己的方式

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抗“疫”之中

哪些人最让你感动?

抗“疫”至今

哪些事最令你难忘?

请记录下这些珍贵时刻

与我们共同分享吧!


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稿

邮箱:jiangjunji@ccmu.edu.cn



特别鸣谢:投稿的首医学子

统稿:姜俊吉

图文编辑:党委宣传部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